據了解,古人沒有望遠鏡的他們基本都是靠肉眼直觀,或用規矩量尺,或用瓦罐映像,基本上都是可以計算出來距離和角度的。
古代的人有三種觀測星象方式
第一種是無聊,閑來無事,抬頭望天,對天上星星的變化很是奇怪,遂形成樂趣,就像觀鯉魚戲水一樣,無聊之余就起個名字,找下規律記錄一下,慢慢的就形成了代代相傳的天文學。
第二種是農業天文學,農業以前是靠天吃飯,春暖花開,冬寒花落,四季變換,人民掌握了它的規律,制定了年月日時,刮風下雨,云起霧散,也都是有天象反映,就會有上年歲的老農關心天象,或國家成立監天機構專門研究天象,服務與農業。
以上這兩個觀測方式基本一樣,都是靠肉眼觀測。
第三個觀測方式就有點玄幻了,是儒釋道的修行者,他們明心見性,神游物外,觀一點而映全貌,就好比你眼睛盯著窗戶一會,然后閉眼。你們就可以看到窗戶旁邊的東西一樣,只是你映像出來的是無色的而修行高深的人映像出來的是彩色的一樣。其實我給這個觀測方式起名叫微模糊觀測。大家也可以試試晚上用微模糊觀測法看看織女星或別的星,她們的衛星定眼是看不到的,但是用微模糊方法就可以看到。
所以古人也是掌握了這個方法甚至更強,還有,我思故我在,你想到了,它就已經存在了,真理只是你還沒有想到推翻它的理由罷了,只有推翻真理,社會才能進步。所以星星本來就再那里,無論是五星連珠還是七星,九星,甚至12星都有連珠的映像。包括形成大三角,都不過是空間與時間的交叉點運動的結果。
用銅錢來算卦是易經里的學問,傅佩榮教授講,易經不學肯定不會,學了也不一定會,學會終身受用。言歸正傳,銅錢的正面,代表3;銅錢的反面代表2;一般用三個銅錢,加起來就成6、7、8、9、這四個數,這個數就是一個爻,連續三次成一個下卦,再來三次成為一個上卦,上下卦合成一個卦,根據這個卦再去找相應的爻辭,以此判斷吉兇。這個道理很難懂,你有時間可學學易經才行。
先用兩手將參與演卦的四十九根蓍草莖任意一分為二,其中左手一份象“天”,右手一份象“地”。接著,從右手任取一根蓍草莖,置于左手小指間,用以象“人”。這樣就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格局。然后,以四根為一組,先用右手分數左手中的蓍草莖,再以左手分數右手中的蓍草莖。一組一組地分數完后,兩手中的蓍草莖余數必有一定規律:左余一,則右余三;左余兩,則右亦余兩;左余三,則右余一;左余四,則右亦余四。這時,將左手所余蓍草莖置于左手中指與無名指間,右手所余蓍草莖置于左手食指與中指間。這樣,左手指縫間的蓍草莖余數(包括一開始置于無名指與小指間象征“人”的那一根)非五即九,故去除余數后的蓍草莖數必為四十四或四十。到此為止,完成了蓍草演算的第一步,古稱“第一變”。
“一變”之后,去除左手指縫間的余數,又將兩手所持的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莖按“一變”的同樣方法和順序進行演算,即先將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莖合在一起,然后任意一分為二,并從右手中取出一根蓍草莖置于左手無名指與小指間,再用右手四四一組分數左手中的蓍草莖,然后用左手分數右手中的蓍草莖……。“二變”的結果,左余一右必余兩,左余兩右必余一,左余三右必余四,左余四右必余三,故兩手余數之和非四即八,而兩手所持蓍草總數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如法炮制,“三變”的結果,兩手所持的蓍草莖總數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然后以四相除,一爻的商數便顯現出來:
36÷4=9
32÷4=8
28÷4=7
24÷4=6
根據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的原則,如果商數是“9”則是老陽之數即得陽爻“”;如果商數是“8”則是少陰之數即得陰爻“”;如果商數是“7”則是少陽之數即得陽爻“”;如果商數是“6”則是老陰之數即得陰爻“”。這樣,經過三次演變,終于得到一個爻。一個卦共有六個爻,所以總共需要經過十八次的演算變化,將每爻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排列,才能得到一個卦。但是,“三變”之后得到一個爻,有時還要發生變化,即“變爻”。這就是:當商數為“9”或為“6”而成老陽或老陰,根據物極必反的規律,老陽變為陰爻,老陰變為陽爻,這樣就會得到另一卦,稱之為“之卦”。未變爻的原卦稱為“本卦”。如果沒有“變爻”出現,即六個爻的商數中沒有“9”和“6”,那么就沒有“之卦”。
這樣,推演過程就全部結束,得到一個六爻“本卦”或加上一個“之卦”。以上介紹的這種占筮取卦方法即為后人所稱“文王卦”或“六爻大課”。
然后,根據相應的推論規則對推演所成的卦進行推論(推理解釋)。
最早的時候其實是龜卜和蓍占。后來是出現了周易體系和十二辟卦體系分別說卦(沒有辭)在之后就是儒家對周易填辭,辭實際上是人文象的一種,是在易中的數出現,理出現之后象的概念之一。在戰國時期鬼谷子做了一個貢獻就是完善了以錢代蓍法,使得起卦變得簡單了(非斷卦)
這個時候沒有用辭來斷卦的,辭主要是人文象而且有很重的主觀心態層面,是儒家對人生的一種哲學觀,儒家用易斷是沒有所謂的易理的,所以在當時我們把這種叫做天人感應說,后來這種斷法被拋棄了。
事實上邵子的梅花易數雖然說后天卦重辭那是因為后天成象,但是實際上在下一段邵子本人也說了,后天卦雖然重辭但后天起卦在于六十甲子之日,周易本身和歷法無關,所以用辭斷往往不準。目前以辭斷的為主要斷卦方法主要在我國的江湖騙子和韓國日本這三個地方在玩。當然部分梅花易半吊子也玩
在西漢誕生了以理為主的京房易。京房易以音律納節氣,通過納音對干支的兩次轉化,并采用了隔八生律法來納支,根據陰陽消長之變來納干。用六爻卦模擬地球自轉來用天左旋地右動理論。(奇門,大六壬,太乙的層次高就在于他們還多了一個盤式,在模擬地球公自轉上更清楚)。
可能樓主會疑惑,古人知道地球公自轉么。。很多人被小學教科書騙了,早在夏朝我國的天文學就非常發達了。天圓地方實際上是洪范對河洛的一種喻法,古人很喜歡用喻法和擬態語,渾天儀,羅盤,開元占經,漢書到明史以及南北朝的千字文都很清楚的說了古人對日月食,對地球是圓的,對地球的自轉進行的說明,唯一錯的地方就是他們的數字模型是建立在太陽繞地球公轉上的,但是在數據上并沒錯。初中物理有一個參照物的概念,以地球為參照物太陽確實繞地球在轉
京房易,孟喜易是西漢時著名的兩種學說。而其中的京房易就演變出了六爻納甲。六爻納甲作為龜卜,草筮法之后新的卦技一直到如今都是主流,直到宋朝出現了梅花易數。。。這也單純的卦派的兩大主流
至于現代的很多奇葩梅花,奇葩六爻,或者奇葩術數。屬于作者本身是半吊子,標新立異瞎扯淡一點東西,出本書出個視頻找幾個托吹一下的產物。不說也罷
稱骨算命法,簡單,對一生幾句話總結
大姐踏實的坐在一個看著像半仙的爺爺的面前,爺爺手里拿著一面黑色的小旗,戴著黑色的小墨鏡,長長的胡子,給人一副高深莫測的感覺。不知道爺爺和大姐說了什么,但是,大姐瞬間眉頭舒展,這讓我意識到這個爺爺其實是一個給人算命的老先生。
說起算命,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由于,對算命的好奇,我到當地最大的圖書館對算命進行了一些解。了解之后,我發現這些東西其實跟中國的一部奇書《周易》有關,它堪稱世界的文化瑰寶。據我了解,古人都是根據它來測算未來決定大事的,都說,這東西能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間萬事。但是,在21世紀,它就不能算是一門科學了。然而,卻有一群江湖騙子,打著《周易》的旗號來蒙騙眾人。
那么,古代的算命先生都有哪些獨門絕技呢?
算命還可稱為“批八字”或是“四柱預測”,大約來源于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學說。在古時候,人們總是認為:人的命數是可以預測和改變的,而算命則可以推算出一個人的運氣,財富和生死,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定數的,并且,還可以破解。古代的算命有很多種方法,主要包括“天降八卦”、“大六壬拆字”、“推八字”、“稱骨算命”之類。
古時候的算命方法有很多種,在這里只是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的一些算命方式:
四柱法,是宋代的徐子平創建的,主要是將一個人的出生年月及時辰稱為“四注”,再用天干地支共八個字來表示,用這八個字來推算人的命運。但是,要完成這一方法的算命,只有在知曉對方的生辰八字的基礎之上,才能推算對方命運,這也叫“推八字”。我們平時所說的“八字”就是年月日時的甲子排列,圍繞著八個字進行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演練,這就是算命。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第二種方法,“稱骨算命法”。這是唐代著名的星象預測家袁天罡的預測方法。這種方法同剛才介紹的方法大同小異的,能確定一個人一生的財富、運道,甚至是生死。并且,在眾多的算命方法中便于實施,并且,測準的機率很大。袁天罡在唐朝以相術風水著稱于世,是一代大師,并且,在他活著的時候就曾提出個各種神奇的推論,都一一實現了。
并且,在新舊《唐書》中都有記載,野史中也有很多關于他傳奇色彩的故事,在民間更是有人把它視為“半人半仙”。我們每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都是有一定的定數的。將年月日時的重量加在一起后,按照稱骨歌一查,就可以確定這個人的一生。稱骨歌的骨重由2.2兩至7.1兩,相傳,一個人的骨頭的重量所占身體比重越大,那么,這個人的命運則越順遂。
并且,每一個重量都有相關的命理解釋,人一生的命運就由這四句歌曲娓娓道來。
比如說:(二兩一)的命,終身行乞孤苦之命。
歌訣則言道:“短命非業謂大空,平生災難事重重,兇禍頻臨陷逆境,終世困苦事不成。”
但也有人指出,雖然,這種方法都是用出生的時間算命,但是,比較而言,稱骨算命將命運分的比較粗略,只是把命運分為五十一種。故對命運的考察不細致,不太準確,可以供求測者參考。
中國古老三式預測絕術“大六壬”,俗話說學會“大六壬,那么,便可以說你已經掌握了一門算命的絕學了。”而它在預測時候能夠提供豐富的推測信息,那它的根據又是什么呢?
六壬的預測原理是依據日月星辰的變化為原則尺度,運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十等天干地支之間的相互關系,并且,結合水木火土金五行的相生相克規則,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溝通人體信息秘密的信息,以求高效、準確的預測命理。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溝通人體信息的秘密代碼,可以達到準確高效的預測。
古人的聰明才智值得我們現代人所學習,現代人在信息時代之時,面對新鮮事物可能都會熟視無睹吧。
最后,讓我們來看看“拆字”吧,拆字也是中國古代一種推測運勢的方法之一。“拆字”又可稱為“測字”、“破字”、“相字”等。測字的主要方法是用漢字加減筆畫,或者通過對字體,偏旁的研究以及字體結構來進行推論。古人常用這種拆字的方式,來判斷事情的前因后果,這樣就可以推測一個人的福兮禍兮了。
據很多專家的考證,拆字這種來源于漢朝。不過,在現在的一些生活中,人們也常常通過拆字的方式,測算自己的命運。
通過這么多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我國古代那些頗具算神秘色彩的算命先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了呢,但是,我想說的是:命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我們固然應該相信宿命,卻不能屈服于它,更不能聽信他人讒言。面對生活任何時候應該抱有期望,努力生活微笑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