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寫字繪畫用品、顏料、字畫、學問、貪污、姓等。
一、釋義
1、寫字繪畫的用品,是用煤煙或松煙等制成的黑色塊狀物,間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別種顏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來的汁:一塊~。一錠~。研~。筆~紙硯。~太稠了。
2、泛指寫字、繪畫或印刷用的某種顏料:~水。油~。
3、借指寫的字和畫的畫:~寶。遺~。
4、比喻學問或讀書識字的能力:胸無點~。
5、木工打直線用的墨線,借指規矩、準則:繩~。矩~。
6、黑或近于黑的:~菊。~鏡。
7、貪污:貪~。~吏。
8、古代的一種刑罰,刺面或額,染上黑色,作為標記。也叫黥。
9、(Mò)指墨家。
10、姓。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墨,書墨也。從土從黑,黑亦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墨,書寫用的墨條。字形采用“土、黑”會義,“黑”也是聲旁。?
三、字形演變(如圖)
四、造字本義
名詞,黑泥,比喻用松煙灰制成的黑色顏料。
擴展資料
組詞:墨魚、墨跡、墨寶、墨水、繩墨、破墨、墨鴉、著墨、徽墨、筆墨、墨綠、貪墨、石墨、墨刑
一、破墨[pò mò]
國畫的一種畫法。為使墨色濃淡相互滲透,使畫面滋潤鮮明,用濃墨破淡墨,或用淡墨破濃墨。
二、徽墨[huī mò]
舊徽州府歙(shè)州(今安徽歙縣)出產的墨。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之說,歷史悠久,聞名全國。
三、墨刑[mò xíng]
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或額上刺字,然后再涂上墨。
四、墨汁[mò zhī]
用墨加水研成的汁,也指用黑色顏料加水和少量膠質制成的液體。
五、油墨[yóu mò]
印刷用的有色黏性油質,是用植物油、礦物油、合成樹脂等加入各種顏料調制而成的。
墨,會意兼形聲。從土,從黑,黑亦聲。本義是書畫所用的黑色顏料,用松煙等原料制成一般指墨水,也指詩文或書畫,也代表學識,五行為土。
不錯哦,墨字讓人一看感覺很有書生氣味,帶點儒雅的感覺!
墨字取名寓意好。
拼音mò注音ㄇㄛˋ
簡體部首土部部外筆畫12畫總筆畫15畫
繁體部首黑部五筆LFOF倉頡WGFG鄭碼LKUB
四角60104結構上下電碼1075區位3611
統一碼58A8筆順丨フ丶ノ一丨一一丶丶丶丶一丨一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墨mò(ㄇㄛˋ)
1、寫字繪畫用的黑色顏料:一錠墨。墨汁。墨盒。墨跡。墨寶(珍貴的字畫。亦用來尊稱別人寫的字、畫的畫)。
2、寫字畫畫用的各色顏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場。
3、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臉色;b.指墨刑)。墨鏡。墨綠。墨菊。墨晶(黑色的水晶)。
4、貪污:貪墨。墨吏。
5、古代一種刑罰,在臉上刺字并涂墨(亦稱“黥”):墨刑。
6、姓。
墨,會意兼形聲。從土,從黑,黑亦聲。本義是書畫所用的黑色顏料,用松煙等原料制成一般指墨水,也指詩文或書畫,也代表學識,五行為土。
墨字取名屬性及五行屬什么:
墨字的拼音:mo
墨的繁體字:墨(若無繁體,則顯示本字)
墨字的起名筆畫數:15
墨五行屬什么:水
墨字的取名數理吉兇:吉
墨是否為姓氏:是
說明:“墨”字有幾筆幾畫,是根據康熙字典及五格姓名學而來,并不一定與新華字典的筆劃數相同。“墨”字五行屬什么、“墨”字的取名吉兇,則是根據周易萬物類象推斷,僅供起名參考。
附:帶墨字的男孩名字大全 帶墨字的女孩名字大全
墨字的含義及解釋:
墨 <名> (會意兼形聲。從土,從黑,黑亦聲。本義:書畫所用的黑色顏料,用松煙等原料制成) 同本義 [Chinese ink,sumi] 墨,書墨也。——《說文》 舐筆和墨。——《莊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禮·占人》 致其墨。——《周禮·卜師》。注:“熟灼之,明其兆。”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種);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妝(臉部以墨化妝);墨路(墨線) 指詩文或書畫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揚雄《長楊賦》 又如:墨君竹(墨繪之竹);文墨;遺墨;墨兵(指史書;指書畫詩文);墨妙(精妙的文章、書法和繪畫);墨帖(法帖。指名家法書的拓本或印本) 繩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線 [thread used by carpenters for marking] 墨丈尋常之間。——《國語·周語》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謂繩墨也。” 又如:墨斗(木工畫直線的工具);墨路(墨線。木工畫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線) 中國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額,染以黑色,作為懲罰的標記。商周叫“墨刑”,秦漢叫“黥刑” [tattooing] 墨者,墨其額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禮·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指墨家。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創 [Mohist School]。如:墨者(墨家的門徒和學者) 通“纆”。繩索 [rope;cord;string] 徽以糾墨。——揚雄《解嘲》 墨 <形> 黑色 [black] 墨,黑也。——《廣雅·釋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觀吳王之色類有大憂。——《國語·吳語》。注:“傳曰:‘肉食者無墨。’今吳王有墨。墨,黑氣也。” 其色墨。——明·魏學洢《核舟記》 俄傾風定云墨色。——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墨绖(黑色的喪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喪服);墨灰(黑灰色) 貪污,不廉潔 [corrupt] 貪以敗官為墨。——《左傳·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張廷玉等《明史》 又如:墨臣(貪贓不法的臣子);墨吏(貪官污吏) 通“默”。不語 [silent;tacit]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靜幽墨,冤結紆軫兮。——《史記·屈原賈生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