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許多俗語,這些俗語往往有著幾百甚至幾千年的歷史,有關于古人的,有關于古代神祗的,也有關于農業商業的。一些俗語因為傳播久遠,可能會出現訛傳甚至意思大變的情況,比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等。
太歲頭上動土,也是一個流傳幾百年的俗語。意思是說惹到了有權勢或者兇狠殘暴的人,惹來殺身之禍,早在元雜劇中就已經出現。我們今天看一些書或者影視劇中,一些人也常常說這話。
不過,為什么說“太歲頭上動土”會惹來災禍呢?古人所說的太歲究竟指的是什么?
太歲,其實也叫太陰、歲陰,是古代天文和占星術中,虛擬的一顆星星,這顆星與歲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木星相對,運行方向也與木星相反。天文和占卜本來就與生死福禍相關,所以后來人們神化了太歲,并把它演化成一位神祇。
這個神祗主管什么?自然是生死禍福。如果你尊敬它,就會得到保佑,平安健康;如果你沖撞了它,那么就會自取滅亡。
太歲者,主宰一歲之尊神。凡吉事勿沖之,兇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明代馮應京《月令廣義》
這本明朝的書說得很清楚,修建房子等工程,不能與太歲的方向一樣,否則就是沖撞太歲,導致災禍。實際上,早在戰國時,人們就已經開始知道不能沖撞太歲了。中國曾出土一件戈,上面刻有“兵辟(避)(太)歲”四字銘文,上有一位人物形象,便是太歲。
不過,這里的解釋不夠清楚。既然是方向上不能沖撞太歲,那應該是“太歲方位動土”,何以說“太歲頭上動土”呢?
因為太歲不一定是人形象的神,更不一定就是高高在上。
在今天看來,太歲是一種肉靈芝,能再生但不是能無限生長。實際上,早在一千多年前,人們就意識到了太歲是一種植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說過,“肉芝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晉代人甚至認為,吃了太歲能夠長生不老。
"太歲"又叫"肉靈芝",實際上是自然產生的非常少見的多菌種復合體。它被古人看成事一個天體,"在太歲頭上動土"就是在太歲星當頭的時候動土,遷移,這也是文化禁忌的一種。我們經常能聽到"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或者"命犯太歲"這些俗語,但是細究"太歲"到底是什么,其實很多人并不清楚。實際上,“太歲”是自然界中一種大型罕見的多菌種復合體,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或者是菌類。它的進化程度在藻類和原生動物之間。
"太歲"生長在巖石之中,生命力很強,狀似肉球,有彈性,生長速度緩慢。它自身可以進行呼吸和排泄,以真菌,細菌等菌類生物作為養料,生命力很頑強。太歲大多生長在一些比較隱蔽的樹林,山洞,水塘之中,需要空氣好,水源干凈,避光陰暗的生長環境。因此,太歲很多生長在深山老林中,加上生長緩慢,所以很少被人發現,也因此較為珍貴。
在一些古代典籍中,將太歲記載稱珍貴的藥類。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記載了肉靈芝,將其收入“菜”部“芝”類,認為它可以食用,也可以如要,功效是"久食,輕身不老"。《神農本草經》也有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一些典籍中認為它有補脾潤肺等藥用價值。在一些傳說中,也將“肉靈芝”視作是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的珍貴藥物。
由于太歲的稀少珍貴,和典籍傳說記載的影響,給太歲加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古代民間認為,太歲是一種假定的天體,和歲星的運動速度相同但是方向相反,太隨性到了哪個方位,地上就會出現肉靈芝,也就是太歲的化身,這時候是忌諱動土和遷移的。這也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這一俗語的由來。
太歲 土地 你它頭上動土 原意嗎
所謂動土煞,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俗話中所說的“太歲頭上動土”,這種情況的煞氣來源是根據流年的太歲,而在特定的方位不能進行挖土裝修改造房屋等行為。如果犯了這種煞氣,一般家中會有生病或者外傷等意外情況出現,如果所從事的是司機、導航員或者自己開車,就更加應該謹慎,否則會因為自己一人風水環境的問題帶給其他人員乃至整車乘客帶來麻煩。
具體分辨此類煞氣可參考如下:
子(鼠年)辰(龍年)申(猴年)動土煞在南方。
寅(虎年)午(馬年)戍(狗年)動土煞在北方。
亥(豬年)卯(兔年)未(羊年)動土煞在西方。
巳(蛇年)酉(雞年)丑(牛年)動土煞在東方。
第二種動土煞是屋宅周邊存在動土現象等,就有可能遭遇動土煞。那么當今我們屋宅周圍會有哪些行為是屬于動土煞呢?
比如:
開鑿的山,正進行建筑工程,一塊爛地,三者同屬動土煞。它能很大程度上擾亂磁場,是形煞中最大的煞氣之一。
地球物理學認為動土煞對屋宅所造成的摩擦感應、接觸、壓力、輻射等作用,如果這種感應是不適宜的,那么生物場就會受其影響而產生生理及心理上病變。顯然,動土煞是一種相當能代表“煞”的災難的煞氣。
由上可見,我們在選擇屋宅或辦公房或店面時,一定要遠離有長期施工動土的區域,如果是短期施工,則一定要了解是否在煞方,同時進行化解,以免受傷。
動土煞的化解方法是:注意要面向動土煞方位放置一對黑麒麟或放置龍龜神獸便可化解。傳統上用以制土煞的方法有道教符箓法制煞,佛家持咒化煞,或民間利用洗米水化煞等法,皆有一定的功效。當代還有一種破解方法,用金木水火土運轉法:
木——任何植物。
火——任何紅色物件。
土——石頭。
金——金屬發聲物件,如風鈴、音樂盒,或六個銅錢亦可。但最簡單為音樂盒,因扭緊發條以後便可發出聲音,但記著不可使用電子音樂盒,因電屬火,火會金,產生相反效果。
水——普通自來水,不要用蒸溜水。
化煞方向:
煞在東方及東南方——為木煞,宜先放音樂盒對著有煞方向,然後依次是石頭、紅色、植物、水。
動土煞在東方、東南方←金、土、火、木、水
煞在南方——為火煞,先放水對著動土之處,依次是音樂盒、石頭、紅色、植物。
動土煞在南方←水、金、土、火、木
煞在西南及東北方——為土煞,首先放植物對著動土方向,依次為水、音樂盒、石頭、紅色。
動土煞在西南方、東北方←木、水、金、土、火
動土煞在正西、西北——為金煞,先放紅色對著動土之方,依次為植物、水、音樂盒、石頭。
動土煞在西方、西北方←火、木、水、金、土
動土煞在北方——為水煞,先放石頭對著動土方向,依次為紅色、植物、水、音樂盒。
動土煞在北方←土、火、木、水、金
具體化解要參考動土煞的大小、距離遠近還有是否在五黃二黑等因素,具體分析并化解。
太歲,本為道教神明的尊稱,是對應天上地下的神煞領導。后被引用為“神煞論”來推斷人的運程。古書云:’’歲攝兵權,?
人生死。”又云:”逢太歲之年,無喜必有禍。”或云:”反吟伏吟,涕泣零零。”等等之論點。 流年太歲?
流年,是指一年一年不停地替換。
流年太歲,共有60位〈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組合而成〉,每一位太歲都有衪的姓名,而順序值年,周而復始,循環不息,故又稱“值年使者”。
流年太歲,是司管人間一年之吉兇禍福的歲君。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 2002壬午馬年有四個生肖犯太歲 馬人—犯刑、鼠人—犯沖 兔人—犯破、牛人—犯害 “刑”:有刑律、刑傷之意;抵觸相刑,亦稱伏吟。 “?”:有?擊、對抗之意;交戰相?,亦稱反吟。 “破”:有損壞、破裂之意。“害”:有不和、不合之意。
無論是犯刑、沖、破、害者,皆受到流年太歲的影響,會導致官非糾纏、仕途阻滯、投資失利、情緒波動、人事不和及感情離合、嚴重者有意外血光之災等情況出現。
除此之外,壬午年之太歲姓路名明。若有人叫路明、姓路或名明;則須注意觸犯太歲姓名的名諱。 化解太歲之兇力。可拜太歲作福,以求趨吉避兇。 亦可求取“化太歲靈符”,以保護身平安。
不過
“在太歲頭上動土”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它表明一種文化忌諱。過去人們認為,不信這種忌諱、真的會招致災禍。唐代《酉陽雜俎》一書記載:有個叫王豐的人,“于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于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廣異記》中也說:晃良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歲”頭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塊,用鞭子打了幾百下,扔到大路上了。當夜有人看見有些神人騎馬坐車來慰問那肉塊,并問:“太歲兄,你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報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氣方剛,我也沒辦法。天明后“太歲”就不見了。
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它無影無蹤,而又無處不在。其實,“太歲”實際上是古代人假設的一種天體。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太歲”是真實存在的。
在《山海經》、《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詳盡記載,稱其為“肉芫”,“視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國神話史書《山海經》中,就有對“肉芫”的記載:“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仿佛,奇在不盡,食人薄味。”晉代著名學者郭璞在注釋《山海經》時,對“視肉”做的解釋是:“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也有一條關于“土肉”的記載,他的史料轉錄于《臨海異物志》,文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浚克食。”
到了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類,稱其為“本經上品”,并將芫分為五類,其中對“肉芫”是這樣描述的:“肉芫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同時,《本草綱目》“芫”類條目中還列舉了幾部以“芫”為主的藥方,說明“芫”類對一些疑難病癥有特殊療效,其共同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據吉林大學微生物專家解釋,俗稱的“太歲”是介于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粘細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極強,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細菌復合體。吉林樺甸夾皮溝云峰村雙合屯發現的這塊“太歲”,被保存于紙盒箱中雖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爛、無蟲蛀、不變質,“太歲”仍鮮活如初,無任何異味。對此,專家稱,它其實是一個有生命的、低等菌類混合體,與《本草綱目》等古籍記載的“肉芫”不能簡單劃等號。 本報今天以《“太歲”駕臨南部山區?》為題,對在西營鎮中閣老村發現的一個不明生物進行了報道,引起了很多市民的興趣,大家說法不一。記者就有關問題向山東大學生物專家盧浩泉教授求證。盧教授以前曾接觸、研究過這類東西。盧教授告訴記者,被百姓說成“太歲”的東西,很可能是一個由粘菌、真菌、細菌等組成的菌類混合體,南方較多北方較少,但不管在哪,只要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適宜,就會出現。今年降雨量較大,南部山區山村出現這個東西并不稀奇。至于當地百姓說的“太歲”能發出像青蛙一樣的叫聲,盧教授說,有可能是菌落里面夾有空氣,當人用腳踩時,氣體受擠排出而發出的聲音。另外,因為菌群也是一個生命體,要與周圍的環境進行新陳代謝,出現代謝物是正常的;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不適宜菌群生長時,它也會慢慢腐爛、解體。 盧教授還稱,這類菌群沒有多少實際價值,不能與《本草綱目》等古籍上的記載完全劃等號。
古時候太歲指的皇帝